隨著二戰的結束與1949年的歷史大變動,臺灣大學主要由於傅斯年(1896-1950)校長的影響,以及些許來台任教的學者的因素,不期竟使臺大成為五四思想與理想的承接者、延續者。
五四運動主要領導人之一的傅斯年,主持臺大校務期間(1949-1950),追傚啟蒙運動的理想,將個人(包括:家庭)、國家、世界連結成一進階的普世價值之追求或世界觀。「敦品、勵學、愛國、愛人」,「我們貢獻這個大學于宇宙的精神」(史賓諾莎語);這兩句話充分反映了啟蒙思潮的價值與理想,也隨著傅斯年對臺大的影響與遺產,曾長期涵育著臺大的這個五四傳統與遺產。
傅斯年之後,自稱「五四之子」的哲學系教授殷海光(1919-1969),承續與光大這個傳統,在冷戰的氛圍中,發揚五四自由(主義)精神,居功厥偉。其中,殷海光對歷史系學生林毓生、張灝有直接、深刻的影響。這兩人將五四自由主義的研究,推向國際,造成兩岸三地風潮;並將殷海光堅持的五四精神與理想,進一步在學術上提升與落實。